丁桂鱼苗饲养为了让鱼苗下塘后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天然食料,加快成长,提高成活率,必须在放养前就要施放基肥,即肥水下塘。
初下塘鱼苗的适口食料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。据试验,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以每升水1万个左右,生物量20-40毫克/升为好。鱼苗因适口食料丰富,生长快,成活率高,可以此作为“肥水下塘”的生物指示。
注意事项
1、鱼苗必须待鱼鳔充气,能平游,能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(一般情况为4-6天)。过早下塘易造成**。
2、鱼苗下塘前所处的水温应与池塘温度相差不大。尽量做到鱼苗容器中的水温彩鲫&丁鱥同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±2℃,然后将鱼苗下塘。
3、彻底清除池塘中的敌害生物。投苗前搞好清塘和施肥工作,清除过多淤泥,一般不宜超过20cm,然后利用生石灰和茶枯混合清塘:每亩每m水深先用茶麸35kg水溶化后,连液和渣倒入45kg生石灰内加水搅匀后全池泼洒,7-10天毒性消失后可放鱼。一般在清塘后1-2天注人新水并施放基肥:每亩用大草绿肥400- 500kg,再泼经发酵的大粪水100-150kg;或亩用牲畜粪400-500kg。一般7-10天浮游生物大量滋生时就可投苗。如果投放8-10厘米以上己驯化转食颗粒饲料的鱼苗可不用施肥,改用直接投料。 [2]
4、投放密度:鱼苗直接养至夏花,一般放养密度为每亩8-10万尾。如鱼先养至乌仔(14-18天),一般放养密度每亩为18-20万尾,再由乌仔养至1.5寸夏花(12-16天)一般放养密度每亩为2-3万尾。放养密度随着池塘条件、饲、肥料的数量和质量,放养日期早晚、水温、饲养技术等有所变动。同时可搭配花、白鲢2000-3000尾,丁鱥鱼种出塘规格达到40-80克(用颗粒饲料喂养)。
5、喂养、管理可参照家鱼、鲤鱼、鲫鱼的模式,基本相同。
丁鱥在夏花养成鱼种,可同花、白鲢混养,决不能同鲤、鲫鱼混养,因为他们食性基本相同,而丁鱥的抢食能力比不上鲤鱼、鲫鱼。因而达不到预期出塘规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