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颡鱼苗,广东俗名又称黄骨鱼苗,分布广,除西部高原外,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。它个体虽较小,但产量大。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无小刺,多脂肪,其蛋白质含量为16.1%,脂肪为0.7%,为优良水产品,是大众消费水产品,近年来在两湖(湖南、湖北)和两江(江西、江苏)等地的消费量尤其大。常见近缘种有瓦氏黄颡、岔尾黄颡和江黄颡鱼等,为底层小型鱼类,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,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,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。食性广,主要摄食小鱼、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,偶尔也食水生植物。黄颡鱼为温水性鱼类,适应性较强,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。
在鱼苗场的主营产品有:罗非鱼苗,鲤鱼苗,草鱼苗,鲫鱼苗,淡水白鲳鱼苗,叉尾鱼苗,黄骨鱼苗,加州鲈鱼苗,生鱼苗(黑鱼苗,乌鱼苗),七星鱼苗,本地塘鲺鱼苗,埃及塘鲺鱼苗,七星鱼苗(花星鱼苗),大口鲶鱼苗,鸭嘴鱼苗,甲鱼苗,淡水石斑鱼苗,亲亲鱼苗,鳗鱼苗,武昌鱼苗,缩骨大头鱼苗,三角鲂鱼苗,台湾泥鳅苗,鯪鱼苗等各种优质鱼苗,欢迎来电订购。
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、群体产量高、经济效益高、适温性广的特点,而备受养殖业关注,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,且因其为底栖鱼类,适应与各种鱼混养,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。现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等地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。
四川人吃的黄辣丁,南方人叫做黄骨鱼。珠海是一座吃惯海鲜的城市,又多移民,没有什么自己的菜系,只好嘴大吃四方。这款时兴的黄骨鱼,就是湘菜出品。 黄颡鱼,俗称黄骨鱼,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、黄丫头(江西省部分地区),在福建又称作黄公鱼。
黄颡鱼饲料投喂: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, 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。3~ 5天后开始驯化, 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, 拌入10%的鳗鱼、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。驯化及投喂方法: 在池塘一边设4~6个饲料台, 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*1m, 用细网布制成, 设置在水深50cm处,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, 每天分2次投喂, 早上为7:00- 8:00 时, 投喂量占1/3, 傍晚18:00 - 20:00 时, 投喂量占2/3。驯化10天 后, 撤到池中1~2个饲料台上。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, 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~2个饵料台上。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, 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%~ 30%的豆粕、菜粕、花生粕、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,当水温20℃以下时,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%~3%, 水温20℃以上时,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% ~ 6%。
黄颡鱼病防治:养殖期间, 坚持!以防为主∀ 的方针。定期对水体、食物、鱼活饵料进行消毒, 并投放药饵。黄颡鱼常见病主要有肠炎, 出血性水肿病等。防治肠炎病,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%食盐或蒜汁预防。治疗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, 同时投喂磺胺胍药饵, 连续5天。治疗出血性水肿病, 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, 连用3天。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四环素投喂, 连喂5天。黄颡鱼是无鳞鱼, 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, 它对硫酸铜、**、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, 防病时要慎重。
